新闻链接:美国《Nature》3月9日新闻《重要CRISPR专利裁决没有终结纠纷》
新闻链接:新浪财经3月2日新闻《张锋在美赢得“基因剪刀”专利判决!此前与诺奖得主纠纷多年》
举世瞩目的 CRISPR 专利纷争双方,一边是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张锋团队,另一边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维也纳大学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 的团队(CVC 团队)。这场事关几十亿美元的纠纷持续了十年之久,终于在北美地区暂时尘埃落定。
2022年2月4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就 CRISPR 技术的专利归属进行了第二轮听证会。此次听证会双方辩论的核心问题有二:一是CVC 团队指控张锋团队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了早期CRISPR技术的信息;二是争夺真核细胞 CRISPR 技术中关键的向导RNA(gRNA)的专利优先权。2月28日,USPTO裁定博德研究所的张锋团队拥有在真核细胞中使用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包含两位诺奖得主成员的CVC团队在北美地区失去了该技术在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的专利优先权。
双方已经进行了两轮专利纠纷,USPTO已是第二次在该项专利纠纷中将技术优先权认定给张峰团队。但在全球范围,这份最新判决并不意味着双方的专利战会画上句号。CVC 团队的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ennifer Doudna 表示,目前的判决结果与超过30个国家的专利审查结果相反,与诺奖委员会的决定也相反,CVC 团队将继续上诉到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不出意外的话,就像第一轮专利纷争一样,上诉法院还将会给出一次判决。
2003 年西班牙微生物学家Francisco Mojica 将其发现的细菌免疫机制命名为CRISPR,2011 年女科学家 Emmanulle Charpentier发表论文,认为CRISPR可以作为基因编辑的工具。2012 年8月17 日,Jennifer Doudna 和Emmanulle Charpentier 合作在《Science》发表了一篇基因编辑史上的里程碑论文,成功解析出 CRISPR/Cas9进行基因编辑的工作原理,这也让她们共同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但CRISPR作为一项具体技术的真正成型却是由几乎与她们同时开展研究的MIT 华人科学家张锋发布的,他于2013年2 月15日在《Science》发表论文,首次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改进并应用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
最初,张锋和 Doudna 联合参与了基因编辑公司 Editas Medicine的设立,但因专利归属纠纷分道扬镳。Doudna和Charpentier的论文发表更早,且她俩比张峰早7个月提交保护CRISPR技术的专利申请,但张锋团队巧妙利用美国专利政策,根据“先完成研究”的原则拿出研究记录证明自己早在论文发表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关键的研究环节,进行了加快审核并于2014 年4 月先行获得专利。虽然2016年8月CVC 团队公布了一封张锋团队前雇员的电邮表明张锋在2012年读过 Doudna 的论文后才开始 CRISPR 方面研究,但于事无补。2017 年 2 月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作出裁决认为张锋团队专利主要针对真核生物中 CRISPR 技术的使用,并不侵犯CVC团队早先的专利申请。CVC 团队在2018年9月和2020年9月的两次上诉裁定中均败诉,委员会裁定张锋团队在其已获准的专利中拥有将 CRISPR系统用于真核细胞(包含在实验室培养的人类细胞或直接在人体内应用)的优先权,这是该种技术含金量最高的部分。CVC团队虽被肯定作为CRISPR中关键技术的发明者,但其在真核细胞的技术使用受到限制。
当然,这个复杂的技术纠纷在全球范围还没有终结。在欧洲,CVC占据了上风,因为张峰团队在欧洲的专利组合中最关键的CRISPR/Cas9专利因申请材料不足问题已经全部被否决。而在另一方面,《Nature》表示,CRISPR领域的专利申请和从业公司层出不穷,陷入长期诉讼纠纷的两个团队都将面临后进者的有力竞争,他们是否能从基础性专利获利还有待观望。
Copyright © 2017 Laureate Science Allianc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由诺盟科技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所有,网站内容由
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授权发布
粤ICP备18029642号-1 粤ICP备18029642号-2网站负责人 陶然Ran Tao
责任编辑 钱程Cheng Qian